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江浙沪皖四地市政协会会长谈长三角一体化

 

 

 严家友

江苏省市政工程协会会长

把握“先手棋” 担当新使命

        最近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江苏要把握“先手棋”的历史使命、“一体化”的核心内涵、“高质量”的目标取向、“一盘棋”的实践要求,重点推进产业创新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绿色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努力实现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集聚与辐射相辅相成的一体化发展。全会强调,要围绕战略定位,明确江苏路径,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把握“先手棋”的历史使命、“一体化”的核心内涵、“高质量”的目标取向、“一盘棋”的实践要求,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协调发展的大布局中,切实扛起使命责任。要着眼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产业创新一体化;全面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网络、提升枢纽,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领域合作共享,实现更大范围内资源整合“无障碍”、要素流动“无障碍”,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共抓长江大保护,加快绿色发展一体化;深入推动社保、就医、养老、教育、文旅、出行、社会治理等更多方面的共享便利,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全力支持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更好地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
        在区域联动发展方面。提出要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方面。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
        在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无锡物联网、泰州医药健康、南京和绍兴集成电路等一批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支持苏北等地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
        在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上海、江苏如东、浙江温州LNG接收站扩建,江苏沿海输气管道、滨海LNG接收站及运输管道、张家港海进江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支持LNG运输船舶在长江上游江苏、安徽段开展航运试点。
        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异地办理,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在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方面。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加快中韩(盐城)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此外,在创新体制机制、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规划。这些对我们市政建设者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新挑战和发展新路径,我们应全力进行对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握“先手棋”,担当新使命。

 

郑旭晨

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会长

聚焦共同关注   完善协作机制

推动市政行业一体化健康发展

        今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列入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呼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近期,上海市市政公路行业协会发起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市政合作联盟。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时代背景,长三角市政协会合作联盟成员应顺应时代发展,深入领会长三角一体化“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齐心共力,各扬所长,以合作共建为基础、交流分享为手段、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经济技术合作,更好地服务长三角经济。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区域内各协会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增进合作包容,不断加强长三角市政基础建设信息交流,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深刻认识联盟各成员命运共同体的“裙带”关系,将合作重心从单纯的经验交流转向共同问题研究,推动协会工作机制变革,充分协商协作,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二是进一步推动行业互联。加强政策的沟通与衔接,在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广泛搜集和整理行业信息、市场动态、经济参数以及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研究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不同地区行业协会信用等级、资格评审、创优评杯等互认,建立长三角区域内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深化长三角地区信用合作。
        三是进一步深化人才交流,提升专业技能。重新审视行业技能人才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资源互通,促进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和智力资源共享;探索共建共享专家平台,成立智库,积极发挥专家在各类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养护”全过程中的智囊作用,服务区域经济;依托专业委员会深入开展专业技术探讨、质量观摩交流,重点课题研究,注重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内市政设施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推动跨区域市政设施管理养护一体化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会员服务。完善协同模式,延伸服务内涵和覆盖面,广泛开展会员区域、市域、省域合作,切实推动异地会员服务机制和待遇共享;积极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注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服务力度,围绕科技强企、多元经营、走出去发展等重点课题,举办技术论坛或专题研讨会,引导鼓励会员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联手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是进一步完善协会互动。交流经验、互学互鉴,推动协会组织建设,促进联盟成员整体规范化水平提升;探索并建立合作联盟议事协商机制,在会员异地服务、标准规范体系、评优互认、专委交流、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形成可操作实施细则,让宏观框架尽快进入实操层面,不断改进并形成长效机制;继续传承泛长三角合作经验和成果,将长三角一体化联盟和泛长三角地区协会的交流合作有机结合,共同为推动泛长三角地区市政行业一体化健康发展助力。

 

张   焰

上海市市政公路行业协会会长

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背景与新使命

        新背景

        长三角进入深度同城化新阶段:从本世纪初开始,高速公路、跨江跨海大桥拉近了省际、两岸间的联通。进入高铁时代,时空进一步缩短、运能释放、线路优化、实现了干线上的客货分离。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地区差距不断缩小。“十九大”以来,启动了深度同城化:进入了立体交通时代、智能化时代、市场一体化与公共治理一体化时代,跨地区通勤变得普遍化,长三角进入了深度同城化新阶段。

        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部署:望向国外,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发展规模比较,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常住人口和人口密度是最大的,土地面积仅次于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而看回国内,京津冀协同战略的重心在协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心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紧密合作,而长三角战略的重心在一体化。

        新使命

        新的一体化的内涵:一是公共领域的一体化,特别是把协同创新、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环境作为新的重要领域;二是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实施更多跨地区的公共合作项目(“项目化、做什么”的问题);三是营运载体的一体化,建设更多一体化的实体机构,承载一体化的运营使命(“载体化、谁来做”的问题);四是协调机制的一体化:在制度、政策上建立更加有效的保障机制(“机制化、如何做好”的问题)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关注七大关键领域:共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畅通便携长三角)、提高能源互济互保能力(安全高效长三角)、强化创新驱动(协同创新长三角)、共建高速泛在信息网络(数字智慧长三角)、合力打好污染防止攻坚战(绿色美丽长三角)、共享普惠便利公共服务(幸福和谐长三角)、共创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开放活力长三角)。

        作为国企,隧道股份将深入理解国家战略,紧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在咨询、投资、设计、施工、运营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全寿命期建设与服务的综合能力,在关键领域、大项目等方面勇挑重担、借势借力、乘势而为,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王   斌

安徽省市政工程协会会长

发挥市政行业协会作用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标志着国家战略在我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会号召全省上下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紧扣“一体化”,抢抓新机遇,扬皖所长、补皖之短,努力在一体化进程中提升自身实力;扎实推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等工作,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多安徽力量、展现更大安徽作为。

        安徽省市政工程协会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协助政府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完善市政行业一体化发展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政策,为发展繁荣市政行业营造良好的氛围;要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单位,搭建、对接一体化平台,广泛开展交流和多层次合作,强练内功,巧接外力,促进我省市政行业新发展、新进步。

        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形成向纵深推进的态势和格局,在新形势、新常态、新思维下,市政协会如何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我认为:

        一是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和安徽省《行动计划》,立足安徽,服务长三角,在助推产业发展、整合行业资源、引领行业自律、参与市场监管中的发挥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二是 加强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营造长三角良好的营商环境。协同制定促进行业自律的各项制度,指导和服务会员单位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竟争力。抢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新机遇,大力推进安徽省市政工程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协会进一步增强引领功能,更好地释放服务能量,继续优化沟通功能,为政府履政决策提供帮助,及时反映基层诉求,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努力争取宽松的环境。

        三是 找准切入点,发挥行业协会助推重点领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协会要积极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职能作用,不断推动行业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通过完善轨道、公路、航空、港航、能源、信息“六张网”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创造出卓有影响的优质示范工程,共同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标准衔接、管理规范便捷,为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 加强与一市三省市政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学习取经,发挥行业协会会员广、人才齐、运转灵活等优势,在推进行业标准一体化、管理规范化、学术国际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联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成果推广和交流服务;积极联合举办行业内展会,助推市政行业技术进步;积极利用新媒体,引领行业创新发展,为市政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行业协会要把握自身定位,适应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新场景、新角色和新功能,积极发挥在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市场开放等方面的作用,以新面貌、新作风、新策略,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贡献力量。

 

 

 

距展会开幕还有